Grants:評鑑/邏輯模型
邏輯模型(logic model)是紀錄計畫過程很好的一種方式
簡報
-
評鑑工具:改變理論與邏輯模型(英文)
-
計畫與評鑑工具:邏輯模型(英文)
空白的邏輯模型模板
這裏有英文版的邏輯模型Open Office檔案格式的模板,歡迎自由下載使用!(或者[$mso-template 微軟Word檔案格式的模板]也可以提供您下載使用)記得要在這邊分享您創建的模板喔!
Alternatively, you can find blank templates in spreadsheet format along with other useful templates for project and evaluation planning which you can copy by opening via google docs and selecting "Make a copy" from the File menu. Then you will have your own template copies to modify and use as you wish.
創造邏輯模型的步驟
- 開始建立您自己的「改變理論」。先寫下一段敘述或願景來表達計畫將如何運作,又為什麼要進行這個計畫。這段文字能夠解釋你進行的行動以及行動後你想達到的預期效果背後的邏輯。通常而言,「改變理論」是建立在過往的經驗或經典的實務案例之上。你可以用點列的方式,在藍色的現況(Situation)的這個段落列出您自己的改變理論。像是:
這次評鑑檢視兩場活動,名稱都是「女性維基編輯松(WikiWomen's Edit-a-thon)」,兩場活動分別發生於2012年3月以及6月,都在加州舊金山的維基媒體基金會辦公室舉行。想要主辦這兩個活動的想法是期望維基百科中有更多女性編者。維基百科現在有性別上的落差——男生編輯維基百科的習慣遠遠超過女性,這造成維基百科裡頭內容有系統性的偏差。這兩場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女性參與英文版的維基百科,關於女性在歷史上以及其他相關主題的內容上之編寫以及改進。
— 維基媒體評鑑資源庫、個案研究:「女性維基編輯松」 - 在淡藍色段落,列出你覺得跟你自己改變理論相關的優先事項。這些是我們的大願景——對於女性維基編輯松,優先的事項是讓參與者改善內容、讓參與者互動、並且訓練新手編輯來參與維基百科。
- 在黃色的段落,請寫下要「輸入」什麼。每個計畫都得要用上一些力氣來讓某些事物發生,對吧?這就是「輸入」的意思。輸入是你在計畫中投入的資源。這可能包含:職員或志工的時間、金錢、研究工具(像是舉辦編輯松而要提供關於那次編輯松主題相關的書籍、舉辦編輯比賽而要提供參與者Jstor期刊資料庫的帳號)、教材(講義、展板、宣傳單張)、設備(相機、筆記型電腦)、合作夥伴(贊助商、館聯單位)。
- 綠色的欄位中,請寫下「輸出」。輸出包含三種:你期望計畫執行時會發生的事情、您希望計畫中包含哪些人、還有您希望計畫執行的當下能夠產出什麼。輸出的三種要填寫的內容如下:
- 參與者:你想要接觸到的人——例如:既有的編輯者(維基老手)、新手或潛在的編輯者、捐款者、館聯單位、教授或老師、或是維基媒體站台的一般使用者。
- 活動:這是為了讓計畫發生所做的事情,也可能就是計畫本身。例如:寫一本如何上傳到共享資源的教學內容、宣傳您舉辦的維基愛某事的活動、執行活動這件事、預訂會議室、在活動結束後跟其他主辦人檢討工作坊辦得如何...等等。
- 直接產品:你預期能夠從計畫執行的當下,有什麼直接的成果。這是你在活動中所創造的事物。比方說:在工作坊註冊的新編輯、新拍攝上傳的古蹟照片、在線上維基寫作比賽中得到的新條目。這不是計畫結束後隔天、隔週、或隔一個月後才發生的產品,這是在計畫「執行當下」產生的事物。
- 接下來,您要在粉紅色段落填寫的是預期成效。這些是在計畫結束之後,您預期當時所傳達的精神與影響開始發生效果。這些是在計畫執行過後或是活動結束之後,您所希望或預期會發生的事情。這類的成效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時期:
- 短期成效:您所期待或預期的事物,並且希望在計畫結束後馬上發生(時間是活動結束隔天到大約三個月內)。這類的短期成效可能會像是:工作坊的結業參與者能夠更加了解維基百科如何運作、維基寫作競賽的參與者將會持續擴充競賽的條目、編輯松的參與者將會更加熟悉彼此或變成好朋友、組織者會計畫下一個活動、評審將會開始進行維基愛古蹟的審查作業、甚至「主辦單位用電子郵件寄送問卷給參與者」也可以是短期成效。
- 中期成效:這是您預期在活動結束的三到十二個月之內會發生的影響和成效。這些可能包含的可能就更廣了。例如像是:所有的編輯松參與者將會持續編輯、維基寫作比賽中的條目會發展成特色條目、下一個專案計畫開始進行、在首次的內容捐贈之後有新一波的館聯與維基合作發生。
- 長期成效:這則是在活動結束一到五年內可能發生的效果。舉例像是:編輯能夠持續活躍(每個月至少有五次以上的編輯)、更多女性參與維基百科的編輯、所有的古蹟都有照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然後我們不得不找一個新主題來舉辦維基愛某某系列的活動、合作的大學把維基百科的編輯課程列為學校的必修科目之一。
- 別忘了也要想想假設以及外部要素。假設就是您覺得沒有確切證據但您覺得應該會發生的事情。例如像是:您假設每個參與您舉辦的編輯松的人都會自己帶筆記型電腦來。不要假設這情境會出現,要多帶點筆電以防萬一。外部要素則是會影響您的預期成效之事物,例如像是文化、經濟、政治、信仰體系、法律......等。舉例如:您想要計畫結束一年之後仍能留住當時加入的編輯,但是大部分在您所在地區的人在家裡頭並沒有自己的電腦,同時網路連線的點也很少,這些您都應該考量在內——如此一來,持續編輯的編輯應該是兩個月內有五次以上的編輯,而非平常會認定的每個月有五次以上編輯。
- 搞定!你做完了,幹得好!記得在計畫過程以及後續評鑑的時候,回顧您所創建的邏輯模型,以便調整與改善整個模型架構喔!
社群所創造的邏輯模型範例
Action Logic Models
-
Edit-a-thons and Workshops
-
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
-
GLAM Partnerships
-
Image upload competitions
-
On-wiki Writing Contests
-
Ramona Park Edit-a-thon
Staircase Logic Models
As an easy start for working with logic models, a slightly simplified step-by-step model (aka staircase logic model) can be useful.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o make a staircase logic model, visit the presentation Logic models. A tool for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
Wikidata editing workshop
-
Candy writing contest
-
Gender Gap editathon
-
Girls Wiki Club
-
Wiki Camp
More on Commons
需要有人協助創建邏輯模型、或給您的邏輯模型建議嗎?
歡迎在此討論頁中留下需要回饋或協助的留言,或是來信到 evalwikim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