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Research:Characterizing Wikipedia Reader Behaviour/Robustness across languages/Communications/zh-hant

From Meta, a Wikimedia project coordination wiki

Below are the draft of announcement in Chinese Wikipedia. To see the final post, please click this link.

跨語言研究「描繪維基百科讀者行為」研究成果第一部分公告[edit]

致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夥伴們:

在 2017-06-22 到 2017-06-29 期間,由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研究人員Leila Zia主持之研究案,針對中文維基百科的部分讀者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現在研究成果第一部分出爐,可供中文社群更加理解下列三塊中文維基百科讀者群像——(一)閱讀維基百科的動機;(二)讀者所需資訊的狀態;(三)在閱讀前有多少比例的讀者已熟悉相關主題(即具先備知識)。在此我們簡要與各位說明中文維基百科的調查成果,完整的研究資訊可參考此元維基的英文頁面

問卷題目

原始問卷的題目範例可參考此連結截圖,受訪者在問卷中要回答三個問題。這三道題目是以先前的這份研究為基礎設計而成,當時我們建立了維基百科讀者群像的分類。問卷在呈現給每一位不同的受訪者時,其中的題目以及選項都會隨機調換順序。

收集資料

在問卷調查期間,中文讀者的抽樣比例為1比20,總回覆問卷數為6575份。

隱私權聲明

此份研究案有專門設計的隱私權聲明。您可以在這個連結閱讀更詳細的相關內容。

研究成果

所有參與此研究的十四個語言維基百科之統整比較成果,請參閱此連結;中文讀者回答的統計成果可以在此閱讀。下方圖表為中文讀者回答統計成果圖表的中譯版本:

上表請以綠色長條圖為主要參考依據,因為藍色長條比例是原始還沒有依照 https://arxiv.org/abs/1702.05379 所述策略除去誤差因素前所得到的回答比例。我們將三塊讀者群像的選項代表意義簡述如下:

  • 動機
    • 內在動機——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因為主題對其本人很重要,想要更深理解。
    • 媒體提及——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因為主題曾被媒體(例如:電視、廣播、文章、影片、書籍等)曾經提及過。
    • 與人談論——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因為與人談論時提到的主題。
    • 無聊、隨興——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因為其感到無聊、或者覺得隨興地瀏覽維基百科很好玩。
    • 近日事件——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因為想要瞭解更多關於最近發生的某個事件(例如:某場籃球賽、最近某場地震、某位名人的過世)
    • 工作、課業——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因為在工作上或者是學校的課業所需。
    • 個人決策——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因為想要根據所讀到的資訊來決定個人事務(例如:選擇要買哪一本書、要去哪裡旅遊)
    • 其他——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因為上述選項以外的其他答案。
  • 所需資訊
    • 事實——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想要查詢細節的事實或想要找簡單明瞭的答案。
    • 深入——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想要完整深入的瞭解此主題。
    • 概述——受訪者會閱讀這篇條目,是想要瞭解此主題的概觀敘述。
  • 先備知識
    • 不熟悉——受訪者在點閱這篇條目之前,並不熟悉此主題,是第一次認識它。
    • 熟悉——受訪者在點閱這篇條目之前,已經頗為熟悉此主題。

未來展望

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頭,將會與各位分享更多這份調查所得到的洞見,以更好地認識中文維基百科的讀者需求。同時如果您想要與我們聯繫,歡迎您在此研究在元維基的討論頁發文,或是可以透過此研究的中文協助志工上官。所有參與研究的語言版本可見於meta:Research:Characterizing Wikipedia Reader Behaviour/Robustness across languages#Participating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