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media Taiwan/IncuWPTA
台灣原住民語維基百科孵育計畫是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NCCU ALCD)與台灣維基媒體協會(WMTW)合作的計畫,目標是開設台灣原住民語言的維基百科,以保存台灣南島語系各民族的語言文化。
緣起
[edit]或許你可以透過Google鍵入「阿美族」「布農族」的關鍵字,在中文維基百科中,查到關於這個族群的介紹。然而,這些仍然是透過中文在了解原住民。語言建構了一個人對世界的思考方式,能夠透過各族族語介紹自己,甚至敘述世界,才能將原住民的文化永續傳承。
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在2010至2011年間,曾規畫族語圍紀式線上百科的建置工作,並留下阿美語及太魯閣語兩種語言圍紀式網站的編寫經驗。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本次將協助使工作成果能導入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各專案,孵育出族語維基百科;並進行社群的建立,使編輯工作能夠不因研究計畫的時限所囿,得以永續地供人編寫及應用。
背景介紹
[edit]台灣原住民簡介
[edit]臺灣的原住民族是指17世紀漢人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的族群,在語言和文化上屬於南島語系,為南島民族的一個分支。
歐美世界早期通常以福爾摩沙人稱呼臺灣原住民,意即福爾摩沙/福爾摩莎(美麗)島上的居民,該詞在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國之部分涉臺文書記錄則專指特定地區之臺灣原住民,如西拉雅族人等,本詞源自西方稱臺灣的慣用詞「Formosa」,語源為葡萄牙文。
原住民族在清朝時被稱為 「番族」,日據時代泛稱為「高砂族」,國民政府來臺後又將原住民族分為「山地同胞與平地山胞」,為了消解族群間的歧視,在1994年將山胞改為「原住民」,後再進一步稱為「原住民族」。臺灣原住民族並非單一的民族,而是由分布在臺灣各地之數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的部族構成,目前有16個部族獲官方認定其地位。分別為:
- 阿美族:人口約201,200(人),主要分布於花東縱谷平原與海岸平原地區。
- 排灣族:人口約96,643(人),主要分布於臺灣南部區域。
- 泰雅族:人口約86,112(人),主要分布於北部中央山脈兩側。
- 布農族:人口約56,220(人),主要分布於南投、高雄、花蓮、台東等縣境內。
- 卑南族:人口約13,447(人),主要分布於台東縣境內。
- 魯凱族:人口約12,874(人),主要分布於台東縣、屏東縣、高雄市等縣市境內。
- 鄒族:人口約6,739(人),主要分布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等地區,亦分布於南投縣信義鄉。
- 賽夏族:人口約6,428(人),主要分布於新竹縣和苗栗縣交界的山區。
- 達悟族/雅美族:人口約4,441(人),主要分布於台灣本島東南外海的蘭嶼上。
- 邵族:人口約762(人),主要分布於南投縣日月潭及雨社山一帶。
- 噶瑪蘭族:人口約1,381(人),主要分布於宜蘭、羅東、蘇澳一帶,以及花蓮市附近、東海岸之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等地。
- 太魯閣族:人口約29,847(人),主要分布於宜蘭南澳及花蓮一帶。
- 撒奇萊雅族:人口約930(人),主要分布於花蓮縣境內。(2018.3)
- 賽德克族:人口約9,159(人),主要分布於南投縣西北部與花蓮縣北部。
- 拉阿魯哇族:人口約227(人),主要分布於主要居住在高雄市桃源區。
- 卡那卡那富族:人口約191(人),主要分布於世居高雄市那瑪夏區一帶。
在漢人移民入臺灣前,原住民族廣泛居住於整個臺灣,現今則主要分布在臺灣本島山區與東部地區。截至2015年3月,總人口數為54萬1494人,佔臺灣人口總數的2.31%。
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簡介
[edit]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Center for Aboriginal Studies, NCCU, Taiwan)是學者專家共同從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的學術研究團隊,成員以政治大學的研究者為主。成立於1999年,原名稱是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2007 年升格為政大校內之一級研究中心。工作內容包括民族認定、語言與文化教育、發行原住民族教育刊物、舉辦學術會議、與國外原住民相關研究中心交流等。
工作內容
[edit]百科孵育
[edit]社群建立
[edit]- 訓練族語寫作人才
- 訓練及選舉出第一群管理團隊 (2015年6月30日維基助理研習會議)
- 發展聚會或教學活動
- 與原鄉部落進行連結
經驗模組化
[edit]- 紀錄工作過程及經驗
- 開設工作坊,將工作經驗加以傳承
- 成果發表於媒體平臺
- 將其他族語維基一一建置
文化反思
[edit]- 以族語維基建置及後續寫作經驗,檢視維基規範應改善之處
- 探索族語維基的加值運用
- 以原住民觀點擴充其他維基計畫
各語言連結
[edit]族名 | 族語iso代碼 | 族語維基(或族語維基孵育場)連結 |
---|---|---|
SaySiyat(賽夏) | xsy | Wp/xsy |
Thau(邵) | ssf | Wp/ssf |
Kabalan(噶瑪蘭) | ckv | Wp/ckv |
Amis(阿美) | ami | Wikipitiya 完成 |
Sakizaya(撒奇萊雅) | szy | Wikipitiya 完成 |
Puyuma(卑南) | pyu | Wp/pyu |
Bunun(布農) | bnn | Wp/bnn |
Paiwan(排灣) | pwn | wikipidiya 完成 |
Cou(鄒) | tsu | Wp/tsu |
Kanakanavu(卡那卡那富) | xnb | Wp/xnb |
Hla’alua(拉阿魯哇) | sxr | Wp/sxr |
Rukai(魯凱) | dru | Wp/dru |
Tayal(泰雅) | tay | Wikibitia 完成 |
Truku(太魯閣) | trv [1] | Wikipidiya [1] 完成 |
Seediq(賽德克) | ||
Yami(Tao)(雅美/達悟) | tao | Wp/tao |
各南島語言在維基媒體計畫使用情形
[edit]- 在各跨語言維基媒體計畫(如:維基數據、維基共享資源等)中,只需要開通相應欄位就能填寫相應語言的內容,意即部份南島語言的維基百科尚未上線但就能在跨語言維基媒體計畫進行編寫。
語言 | ISO 語言代碼 | Wikidata語言分類 | 使用情形(條目數量)[1] | 備註 |
---|---|---|---|---|
Atayal (Q715766) | tay | Tayal | 42041 | |
Amis (Q35132) | ami | ami/Pangcah | 479 | |
Seediq (Q716686) | trv | trv/Seediq/Sediq Taroko | 2702 | 與Truku (Q11071864)共用欄位 |
Saisiyat (Q716695) | xsy | saysiyat | 4016ˋ | |
Sakizaya (Q718269) | szy | sakizaya | 41717 |
參考資源
[edit]- 孵育工程SOP
-
- 孵育場完整手冊(中文版),共七步驟,簡述如下:
- 步驟1:確認申請語言是被基金會接受、具有ISO639語言代碼者。參與者必須註冊孵育場帳號
- 步驟2:選擇申請的計畫類型,現有百科、辭典、教科書、語錄、導遊五種維基媒體計畫(維基文庫和維基數據屬於跨語言的計畫,所以不需要申請自己的語言孵育場,詳見文庫的創建新頁教學〔英文說明〕以及維基數據對於多語言的架構〔簡體中文說明〕)
- 步驟3:經營孵育場中的內容與社群到符合可獨立成站的水準後,可在元維基頁裡頭,申請成立新語言的subdomain。
- 步驟4:測試、管理孵育場的維基計畫
- 步驟5:用translatewiki.net將維基孵育場中的介面在地化
- 在translatewiki站台開啟新語言介面進行翻譯的流程說明頁(下列段落取自Enabling a new language for localisation at translatewiki.net)——
- If you would like to start a new localization project for language Xyz, please request this on Support. You will need to supply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 A language code from ISO 639-3 or the Ethnologue website (for example 'de')
- The language name in English and in its own language (for example 'German – Deutsch (de)')
- Is the language RTL or LTR (written from right to left or left to right)
- If the language is commonly written in more than one script, please say in which script the language should be enabled. Other variants can be enabled as and when translators for those variants volunteer.
- (For MediaWiki) Should the language fall back to another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If so which?
- You will also need to create a Language Portal by:
- Starting the page Portal:Zxx for language zxx
- Then enter the template {{Portal}} with any parameters needed for your language; see these examples: fi and Gan.
- If you also wish to translate the language yourself:
- Create an account in Meta.
- Request rights to translate at Project:Translator.
- Set the helper languages in which you wish to see translations of a particular message when editing on your user preferences.
- Enter your name in the translators section of the language portal.
- If you do not intend to translate yourself, please explain how it is to be supported, or how it is planned to recruit translators. Usually, a language is not enabled for translation until at least one person has entered their name in the translators sec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language portal.
- If you would like to start a new localization project for language Xyz, please request this on Support. You will need to supply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 在translatewiki站台開啟新語言介面進行翻譯的流程說明頁(下列段落取自Enabling a new language for localisation at translatewiki.net)——
- 步驟6與7:在元維基得到維基的語言委員會以及其他社群成員的同意後,他們將會開始將孵育場的所有內容轉移到新的獨立維基。
- 備註:計畫若長期沒有運作(比方沒有新的編輯動作,讀者也很少),也有可能被國際的管理員建議關閉。過去閩南語維基媒體計畫曾有討論關閉但後來部分保留(語錄討論記錄(保留)、文庫討論記錄(保留)、教科書討論記錄(關閉);中國的壯族族語也曾因編輯太少以及條目品質不足等事由而稍後被關閉計畫(詞典討論記錄(關閉))。
- 2015-02-25調查現行族語有在孵育場上的條目,初步發現十六族的族語,依照維基媒體計畫的孵育標準作業流程,最多可以獨立成十五種的族語百科(太魯閣語以及賽德克語合併為同一個ISO693-3的語言代碼),而在這十五種族語中,葛瑪蘭語、鄒語、賽德客/太魯閣語、以及阿美語已經各有4到102篇不等的條目,有些條目內容簡略,僅是幾個單詞加上圖片,但也有部分條目架構已完整可作為一個小作品的規模。是否既有條目的數量,跟族人的數量有一定的關係呢?目前看來關係不大,總數僅有三萬多人的太魯閣/賽德克族其條目已經有六十多條;另一方面,將近二十萬人的阿美族則只有十四篇族語條目。目前這四族的條目的建立者看來都集中於三個使用者帳戶:Songyanzhi、Cuaxdon以及Anonymous。四族中多數詞條有一、兩年沒有動作了,可能未來再與這些編者聯繫到的機會不高。
- 孵育場完整手冊(中文版),共七步驟,簡述如下:
- 要點
-
- 方針規範要在地化
- 條目要多
- (待查考)活躍編輯達百人以上
- 困境:口述資料的引用挑戰了維基百科的「可查證性」原則
-
- 2011年,Achal Prabhala對印度與南非的研究,開啟了口述引用的研究案先例。這邊開始描述了過去西方殖民未處理的現象--許多開發中或低度開發的國家,使用印刷出版物保存知識的量較已開發國家低非常多,在缺乏出版資料的狀況下,如何不違反維基百科的五大原則?這個研究持續了近一年,於2012年結束時,英文維基百科的社群對於使用口述資料未達成共識,於是此研究想要改變的現況遭擱置。
- 2014年,非洲納米比亞理工大學的教授Peter Gallert在非洲地區維基論壇的Preconference舉辦維基百科的原住民知識工作坊,進一步的以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 design)的方式實驗,在英文維基百科上開一個使用「維基百科:」的名字空間,直接建立非洲的口述文獻,並透過這些實際的口述文獻作為實證,與維基社群探討口述文獻在何時可以適用於維基百科的參考文獻。
- 台灣保存族語案例
-
- zermezerman/阿力夫 (2014-02-21). 耆老手稿集成冊 巴宰出潘式語言集. 苗栗三義: 原住民電視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dth6sQxRY. Retrieved 2015-02-28.
- 寫作工具
-
- 發音記錄工具IPA的起源:Chuyu Huang (2015-02-27). "記錄聲音的祕密武器-IPA". Retrieved 2015-02-28.